
发布日期:2025-07-01 22:33 点击次数:69
欢欢有比较严重的洁癖期货配资入门,哪怕地板擦得像镜子一样,也不让儿子小彬在地上爬。她觉得太不卫生了!
婆婆可不管这些,只要欢欢去上班了,她就让孙子满屋子乱爬。她觉得:“谁家8个月的宝宝不是满屋子乱爬?爬一爬才会走啊!”
有次欢欢提前下班,一进门就看到儿子在地上爬,马上就抱起来了。地上有细菌,孩子还喜欢把手放进嘴巴里,细菌不就被吃进去了?不容易生病吗?
欢欢一肚子怨气,跟婆婆吵了几句,把小彬吓得哇哇哭。婆婆表示,以后不让孙子爬了。
等到小彬满9个月去医院体检时,医生的一番话令欢欢震惊不已。
医生说,孩子“肢体协调度较差”。告诫欢欢回去记得带孩子多爬一爬,别等以后严重了,走路也可能会经常摔跤。
听了医生这番话,欢欢懊悔极了,原来婆婆做得对,是自己不懂科学育儿。回家后就买了爬行垫,把婴儿房、客厅都铺满,还诚恳地向婆婆道了歉。
展开剩余81%宝宝“先走后爬”是聪明的表现?老一辈人认为,“先走后爬”的孩子,长大以后很聪明。有些还说得有鼻子有眼的。
但从科学角度来讲,这个观点是不成立的。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)对婴幼儿运动发育的研究,约30%的宝宝会跳过爬行阶段,直接进入扶站、行走阶段。这种现象属于正常发育范畴,并非智力差异的体现。
然而,爬行对宝宝身体协调性、感觉统合能力及大脑发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有研究表明,爬行时间累计达800小时的宝宝,未来在平衡感、手眼协调及精细动作(比如握笔、使用餐具)方面表现更优。
我们家俩孩子,都是爬了很久才开始学走路的。当时老人也劝阻过,说该学走路了,不能爬一辈子吧?
其实,会爬、爬得多的孩子,走路才更稳当,不容易摔跤。一步步来,不用太过着急。更不用把先爬还是先走,直接跟聪明不聪明挂钩。
那些忽略了爬,教宝宝直接走路的家长,反而要警惕下面的几种情况:
× 运动协调性较弱
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公布的数据可知,全球约有7%至10%的宝宝跳过了爬行练习,直接学会了走路。
但他们整体的运动协调性都比较弱,比先爬再走的同龄人弱许多。
× 前庭觉刺激不足
宝宝在爬行时,头部位置能朝前后、左右变化,无形中刺激前庭觉,而这一部位主要负责身体平衡与空间感知。
爬行少的孩子,前庭觉刺激不足,以后对高度、空间认知也会差一些,还有的可能会晕车。
× 上肢力量较差
爬行时需要宝宝使用手臂支撑,并需要肩部调动上半身的大部分肌肉,整个过程就是对上肢进行力量锻炼。
错过爬行,直接走学走的宝宝,很容易出现拿东西不稳、摔倒后无法支撑、游泳等上肢发力运动无法进行等情况
Tips:后期可以通过进行攀爬、堆叠积木等活动,加强上肢力量锻炼。
如何让宝宝更爱爬?世界卫生组织、中国卫健委以及美国儿科协会等权威组织提出建议,宝宝在学走路之前,建议至少爬行500~800个小时。
换算一下,如果一天爬5个小时,那就需要100~160天左右,也就是先爬3-5个月再学走路。
那么,怎么让宝宝“爬起来”呢?下面的几个方面,或许能帮助到你!
√ 了解宝宝的爬行时间
宝宝开始爬行的时间存在几个月的差距,一些体重较轻、运动系统发育较快的宝宝可能5至6个月已开始爬了。
相对地,体重较重且运动系统发育速度迟缓一些,很有可能10至12个月才开始爬。
因此,家长们要耐心观察宝宝的发育情况,发现他有四肢开始交替出力“往前拱”的动作,就可以开始尝试练习爬行了。
√ 确保环境的干净和安全
哈佛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做过一次数据调查,结果发现每年都有上百万婴幼儿意外受伤或死亡,60%发生在家里。其中,6至12个月的宝宝,爬行、翻身发生磕碰、被钝器所伤能达到34%。
所以,当宝宝开始练习爬行了,记得准备好爬行垫、桌角防撞条,避免宝博鳌爬行时,可能会被磕碰到。
还有,家里的刀具、棍棒、玻璃与陶瓷器皿等危险、易碎物品,记得放高一点,或者锁起来,避免潜在危险。
√ 注重激发宝宝爬行兴趣
可以在宝宝前方放置他喜爱的玩具、引导爬行。
刚开始力量不够的,家长可以用双手托住宝宝的双脚,稍微给一点力量,让他慢慢往前爬。
有了爬行兴趣后,宝宝会开心得停不下来,总想再爬一会儿,多爬一会儿。一不留神,就可能从客厅爬到了卧室。
枕边育儿寄语:
各大育儿权威机构、专家们都认为爬行是孩子成长必经过程,且应该在学走路前进行,不仅利于肢体协调,还能促进大脑发育。你家宝宝多大会爬的?先爬还是先走的?你是怎么引导的呢?
(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期货配资入门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
发布于:浙江省Powered by 线上炒股融资平台_专业配资平台排名_专业配资网上股票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